【經驗分享】投資方式的選擇

Hello!大家好,我是Kelly,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為什麼會選擇現在這個投資方式——指數化投資。

就像我在<求學到現在理財策略變化>說過的,我一開始也是從選股開始,慢慢變成現在所使用的指數化投資,如果對這些感到好奇的話,那我們就繼續往下看吧!↓↓↓

前言

這次是將<求學到現在理財策略變化>中關於投資的部分說得再更詳細一些,經驗分享的文章其實都很主觀,像我自己無法藉由選中對的個股賺大錢,但某些人卻可以,因為每個人適合的投資方式以及風險忍受度也都不太一樣。

投資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若選了一個投資報酬率高,但無法忍受其風險的投資組合,那會導致自己終日惴惴不安的度過。我自己會選擇指數化投資的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大跌,我依舊能正常生活,安心睡覺。就如同<賺錢,也賺幸福>所說的:「積極主動地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地投資金錢。」

這一篇文章主要是分享與紀錄我自己投資走過的過程,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

股票

我在最開始接觸投資理財時,<下班後賺更多>是我所閱讀的前幾本書籍,我也因此踏入價值投資的方向,期待藉由長抱好股來累積資產。

價值投資最有名的代表應該是股神華倫‧巴菲特,那時念了許多價值投資相關的書,像是<窮查里的普通常識><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投資最重要的事><如何觀看財務報表>等等。這些都是很值得推薦的書籍,如果對價值投資感興趣的人不能錯過。

但是我的工作並非隨時可以盯盤的,而且那時剛進入職場,要學的事物與雜務有許多,除此之外還要適應環境,老實說回家只想倒頭就睡,只能趁著假日來念書及研究。(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為看書間隔離得有點太長,所以每次看到財務報表對我來說就跟有字天書一樣。)

從上面的敘述來看,大家應該也想像得到我嘗試投資股票的結果了,因為我個人偏向保守一點的投資,所以只是試水溫而已,最後是小賠出場。

基金

說到投資,基金一定會出現在其中一個選項中,因為有專業人士操盤,我們一般大眾只需要定期投入一定的資金就能夠享受專業人士操作的結果。

但是在台灣,我自己的觀點認為基金不是一個適合投資的選項,因為費用太高了。如果有使用過晨星的網站,可以到美國晨星的網站觀看,美國因為競爭激烈,所以基金內扣費用跟台灣相比低上許多。且常常不需手續費,但在台灣免手續費這件事還會被拿來打廣告,在美國免手續費已經是多數基金的共識了。且也可以看到同一筆基金,註冊在美國與註冊在盧森堡的費用大不同,註冊在美國的費用會遠低於註冊在盧森堡的。

雖然說了美國基金會比台灣好,但是以美國的法規,外國人是無法購買美國基金的。而台灣目前基金一般收費通常股票型為1.5%,債券型為0.75%,而且這是不包含買進手續費的(也就是所謂的傭金)。

我工作的地方有個工讀生,他說他之前想去銀行存定存,但櫃台小姐推薦他一款基金,但最近都是跌的(那時算是疫情比較嚴重,股市跌蠻多的),請我幫他看一下。

我只看了基金簡介,我就覺得我不會投資這款基金,它的買進手續費就有3%,而且我還沒仔細看他說明書中總共需要的費用,加上這是一款偏保守走向的基金,報酬率本來就會比完全投資股票的基金低,何況它光經理費為1.7%。也就是說這款基金下跌得不一定會跌得比股市深,但在股市上漲時因為保守的關係,上升力道也不一定比股市好。

雖然每個月都收得到配息,但公開說明書上也寫明了,「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也就是虧損時即使有收到配息,可能只是把自己原本的錢左手轉右手而已。

他聽完後非常後悔,但因為他已經買了,而且也捨不得在虧損的情況下賣出,那就只能等它漲回來時再做贖回,或是如果賠得不多,也可以賣出後直接找新的標的。而且這筆基金越早贖回,贖回時收取的費用也越高。

並不是說不能投資基金,而是魔鬼藏在細節裡,要仔細看裡面有沒有藏著高昂的費用。每一筆投資都是自己的辛苦錢,不能因為覺得對方是專業人士,就完全放心的交給他們,我們仍需保有一定的警覺心,這是我體驗這件事後的想法。

指數化投資

因為在前面<股票>所說的,我對財務報表依舊是一翻兩瞪眼的情況,所以就開始尋找有沒有替代方案,就在這時接觸到了指數化投資。

股神巴菲特在2007年向避險基金行業發出戰書,他認為投資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型基金十年的績效,可以勝過任何投資專家選擇的投資組合(含有五支避險基金),他想透過一場為期十年的賭局,證明他的觀點是正確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泰德.塞德斯(Ted Seides)接下巴菲特的戰書,和他進行一場十年賭局。

這場打賭從二○○八年一月一日開始,直到二○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賭注結果出爐,巴菲特選擇投資的是領航五百指數型基金(追蹤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基金),在過去十年的期間內,創造了一二五‧八%累積投資報酬率,年化報酬率為八‧五%,而塞德斯選擇的避險基金投資組合,創造了三六‧三%累積投資報酬率,年化報酬率為三‧二%,很明顯的,這場賭注是巴菲特獲得了絕對的勝利。巴菲特用十年賭局,向投資大眾證明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事實上,多數基金經理人無法擊敗市場,而且他們收取過高的投資費用。此外,巴菲特也在二○一四年給股東的信中表示:對一般非專職投資人來說,最好的投資標的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

我這邊指的指數化投資是得到和市場一樣的報酬,市場若是上漲,我們得到報酬即為正,市場若下跌,我們的報酬也跟著下跌。最知名的指數應該是美國的標普500指數,美國第一支指數化基金也是使用這個指數。但現在也有所謂的策略性指數的出現,那樣的指數就跟一般經理人所主導的基金一樣,是由人決定投資策略的方向,並不是真正的指數化投資。

指數型基金或是ETF的好處就是經理人只需要跟隨指數的變化而改變配置,不用像主動型基金一樣由經理人來決定資產配置的方式,因此又稱之為被動型投資。但也因為如此,一般指數型基金或是ETF的收費也較主動型基金便宜許多,我們所得到的報酬就是大盤的報酬,因此若基金或是ETF的內扣費用越高。所得到的報酬也會越低。

<賺錢,也賺幸福>中作者也推薦投資方式使用指數化投資,因為書中提倡的勒巴夫定律:「積極主動地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地投資金錢。」

台灣最有名的指數ETF為台灣50(0050),這50支上下的股票佔台灣市場約七成左右的市值。但在前面<基金>中也有說明到,台灣比起美國,收取的費用都相對高昂,在指數化ETF中也相同,0050的收費在台灣看來雖然相對便宜,但以美國的基金來說算是相對偏貴的收費。

台灣目前最有名推廣指數化投資的我認為是綠角,他的<綠角財經部落格>很適合指數化投資人的入門,但若想要開立海外帳戶的話,網路上有很多部落格在介紹如何註冊,都是最新的資訊,有興趣的也可以上網搜尋。

我會建議外語能力不錯的人可以考慮開海外投資帳戶,海外券商Firstrade, TD,IB都是不錯的選擇。雖然Firstrade有中文客服與介面,但畢竟資產是在美國,若有什麼情況需要親自處理,精通英文也會比較有利。

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海外券商,但指數化投資除了資產配置是第一要務外,盡可能降低總成本也是很重要的議題。

複委託

因為稅務以及為了讓家人好處理資產,最後我從自行開立海外券商帳戶改為開立複委託。

可能大家會想問。銀行公告的複委託費用都很高,為什麼會選擇複委託呢?建議大家可以去批踢踢的Broke版,可以找到一些交易員給你優惠的複委託低消。即使轉成複委託,成本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畢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報酬率。

至於稅務問題可以參考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中的英股ETF,上面有說到愛爾蘭註冊ETF只會向海外企業收取15%稅,但不會再向個人預扣任何稅(包括遺產稅)。但美國註冊的ETF會在配息時向非美國投資人預扣30%的稅收,若再加上原本ETF原本的內扣費用,那麼美股ETF與愛爾蘭註冊的ETF就會有一些差距。(尤其是持有國外債券的ETF費用差距會更大)

不能小看這細微的差距,若要長期進行20年以上的投資,這細微的差距最終會導致我們結過大大的不同。就如同<原子習慣>所說的:「一開始便提到每天悄悄改變1%,一年後可以進步37倍。但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以重視成本的指數化投資人,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差距累積下來也是很大的。所以我目前使用的是英股複委託。

總結

大家可能想問我投資方式怎麼沒有房地產?台灣的房子對我這個沒有富爸爸又是個小資族的人來說,真的太貴了。而且因為房價高昂,雖然基本上是會上漲的,但是短期(至少2-3年以上)資金就會集中在房子上,這個集中對我個人而言風險算大的,雖然我也有照<下班後賺更多>所說的存了一筆緊急預備金,但還是會擔心,目前是希望資產累積穩定到一定程度再開始考慮買房。

每個人能夠承受的風險都不相同,適合的資產配置也不一樣,沒有人會有一模一樣的資產配置,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找到自己適合的資產配置。

有問題或是看完有共鳴的話都可以在下面留言。

謝謝你們的觀看,那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

本篇文章書籍中的連結是推廣連結,若藉由該連結買書的話我也會有一些小回饋,謝謝您。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