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心得分享]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經理人不告訴你,但投資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大家好,我是Kelly,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書籍是《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

相信有接觸過股市一陣子的人都有聽過《漫步華爾街》這本書名,作者墨基爾在1973年出版第一版的《漫步華爾街》,而這本著作在將近50年的時間洗禮下,依舊是經典。

但這本經典有500多頁,且其中有說到期貨期權等,對一般投資人比較艱深的專有名詞,因此作者墨基爾應編輯要求將《漫步華爾街》的內容,轉為可實際操作的個人投資建議,讓一般人也能按部就班,超越市場漲跌與景氣循環,安享退休生活。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好奇是什麼樣的建議的話,那麼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本經典之作吧!

前言

這本《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和我前一篇所講的《下班後賺更多》在存錢、省錢上有提到許多的共同點,而在投資方式來說,作者墨基爾與《賺錢,也賺幸福》的作者都支持約翰•柏格的投資理念——指數化投資。

就連股神華倫·巴菲特也曾向不動產經理人提出了一句建言:「至少把指數型基金納入你的資產配置吧!」

最初關於指數化投資的書籍主要以翻譯美國的書籍為主,畢竟指數化投資最開始是出自於美國,而台灣是這幾年才漸漸有指數化投資的相關書籍出現。

由於是美國的書籍,作者在書中說明投資指數型基金會比指數型ETF要來得好。因為ETF可以在股市中自由買賣,勢必會產生買賣的費用,基金則可以利用免佣基金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墨基爾建議買基金為主並不建議買ETF,但是台灣與美國情況不同。

台灣的指數化投資還沒有像美國那樣發達,即使有像美國那樣的基金,可能費用也比美國高上幾倍,又或是追蹤指數成效很差。但因為美國法規的關係,外國人不太能購買美國基金,因此台灣人要進行全球化投資,購買ETF是相對方便的選擇。

雖然因為地緣因素有些方法套用到台灣並不適合,但我相信整體要走的大方向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指導吧!

第一部份:打好投資基礎

作者教我們正確投資的第一步驟是——開除你的投資顧問

看到這裡大家不知道會不會很疑惑,為什麼第一步驟會是開除投資顧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本書《客戶的遊艇在哪裡》,內容是敘述有個人去港口,看到港口停著的都是成功投資顧問的遊艇,所以他就問了一句——「客戶的遊艇在哪裡?」是十分諷刺的一本書名,其中文筆詼諧有趣,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因為成功的投資顧問推銷給客戶的通常不是適合客戶的投資方案,而是能收取高額佣金的投資方案。我們跟我們的投資顧問在「成功」的定義上恐怕大不相同。投資顧問的「成功」是賺到大筆的佣金,我們定義的「成功」則是在投資上得到良好的結果,既然我們的定義不同,那我們又怎麼安心的把錢交給投資顧問們管理呢?

接著說到認識四大投資工具——現金、債券、股票以及不動產

這裡所指的現金,並不只限於錢包裡的現金,這裡的現金是指能快速轉換成貨幣的工具(貨幣、支票存款、沒有本金損失風險的短期證券)。

股票的話相信大家都知道,作者這邊指出近幾年有名的投機狂熱歷史,像是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南海泡沫也讓牛頓損失很大,讓他說出了名言:「我可以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計算不出人類的瘋狂。」),還有離我們最近的網際網路狂熱(由2000/03開始崩盤)。

債券:作者定義為固定收益型投資,因為買方能事先知道利息給付的日期與金額。

不動產:作者此處不限於擁有真正的房屋,而是提到REIT(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的配息來源和債券不同,來源是租出這些不動產的租金。持有一支REIT的基金或ETF,就相當於同時成為好幾棟不動產的房東之一,而和債券與股票相比,較不受通膨加劇的影響。

最後的準備是了解風險與報酬的關係,這邊所指的風險為「發生虧損的可能性」。

我們需根據自己可以承受風險的程度來做資產配置,每種投資都有風險,就連定存也有被通貨膨脹吃掉獲利的風險。我們需要承受的是合理可承擔的風險,而不是報酬率不穩定又不合理的高風險。

第二部份:累積財富的十大投資金律

這邊的建議還是比較偏向於美國,像是稅務方面,因為美國賦稅較台灣沉重,因此他們有許多合法節稅的管道。

然後裡面說到的基金,因為台灣目前基金收費高昂,且追蹤效果又不一定好,因此在台灣以指數型ETF來投資會比較好(只要將費用壓到一定比例以下即可)。若以下看到投資指數型基金的部分,在台灣的投資人建議改為指數型ETF。

但最重要的主軸依舊沒有改變,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樣的投資金律吧!

金律一 現在就開始儲蓄,決不拖延

作者開宗明義的就說出了儲蓄的重要性,不論我們現在處於哪個階段,擁有儲蓄不僅能保護我們自己,也能藉由時間的累積讓錢滾出更多錢。

而儲蓄的重要性,在《下班後賺更多》以及《夢想就是你最棒的存錢筒》中作者艾爾文都十分強調這一點,越晚開始則要走的路會越艱辛,重要的是注重時間的累積,而非時機

而作者墨基爾在這邊向我們強調其中一個投資原則:時間對你有加分作用。

致富目標需要循序漸進,而且得現在就開始。

金律二 養成存錢習慣

作者在金律一強調現在就開始儲蓄,在金律二便針對金律一再加強,提出可以幫助存錢的方法。

像是利用退休金制度,但台灣的制度與美國不同。台灣的話,雇主需提撥6%的月薪到所僱勞工的勞退帳戶中,而勞工可自行選擇提撥0-6%的薪資至勞退帳戶,而提撥的薪資可以免稅。且60歲提領時,若一年不超過78萬,則領出的錢也可免稅。

之後說到記帳,這邊引用了富蘭克林的話:「再小的開支也要小心,因為再小的漏洞也能沉船。」

這邊主要說的是記帳的重要性,如果對記帳方法想更深入了解的話,可以參考《下班後賺更多》

書中也說到將機會成本列入考量,雖然人常常在當下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思考就會變得狹隘,關於機會成本,有興趣可看我對《金錢心理學》的心得。

所謂的機會成本就是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可以思考如果我們買了這個,那就會失去做另一件事的機會(比如我們買了一台新車,可能今年就無法跟家人一起旅遊。)。也如同《跟錢好好相處》所說的,因為錢都是我們用生命活力換來的,可以思考這樣東西需要多少的生命活力。

最後說到要繳清信用卡餘款,因為信用卡的高利率(可高達18%),對累積儲蓄十分不利。若想知道還清信用卡餘款的方法可參考,《下班後賺更多》中有一個滾雪球還債法。

最後作者提到法國作家拉羅什福科:「每個人渴望得到某個東西之前,都應該先打聽一下擁有的人是不是很快樂。」

假如你欠缺自律能力,不妨提醒自己:比死去更可怕的事情,是死前把戶頭裡的退休金花光。

金律三 手上持有足夠的現金

這一章節的概念其實就是說明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作者說應該要備有3-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

但在《下班後賺更多》中有說到,要針對工作穩定度以及景氣情況來做預備會比較好,像2021這樣疫情控制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被裁員的是不是自己,因此這段時間可能就需多準備一些緊急備用金,視情況有時須達到一年。

這一章後半部分也提到了保險,像是如果有家室的人可以保定期壽險,而不是保變額年金險這類佣金高昂的商品。

作者認為保險是要保障自己無法承擔的風險,而不是用來做投資工具(像變額年金險就是一種投資與保險結合的險種)。

台灣的話我建議小資族可以看看劉鳳和老師所寫的保險書籍,我認為非常實用且簡潔明瞭。

金律四 善用各種節稅管道

就如同我前面金綠二所說到的,美國的稅制與我們不相同,但譯者也有寫到一些台灣的稅制,有興趣可以參考。

金律五 資產配置須配合你的狀況

研究顯示投資報酬率,資產配置佔其中的九成,進場時機僅佔一成。而作者認為資產配置的決定有三個因素:年齡、財務狀況、個性(風險承受能力)。

一般20多歲的年輕投資人,可以在資產配置持有80%以上的股票,而65歲以上的投資人,作者希望至少有25%的股票。

書中提到一項研究,持有股票20年以上,幾乎99%以上的機會會上漲,因此若確定可以保有股票20年以上,則可持有100%的股票。

但作者也說,這只是理論,就如同《賺錢,也賺幸福》中的勒巴夫定律:「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金錢。」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能夠讓我們安穩生活的資產配置。

如同書中有一句形容得很好:「所有投資人都必須懂得在吃得好與睡得好之間取捨,你要自己做決定。

金律六 分散投資風險

所謂「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作者建議大家投資要分散,不要集中在同一個類別。

但要持有多少股票,才足以分散風險呢?

作者的答案是可能需要達100種不同的股票,才能將投資股票的風險降到分散投資的程度。

但一般投資人根本無法投資100檔以上的股票,因此作者在此提到了指數型基金,只要持有一檔基金,就可以擁有涵蓋幾乎整個市場的股票。

金律七 別讓費用吃掉獲利

其實這是簡單的算數問題,作者提倡的指數型基金目標就是要得到與市場成長一樣的報酬率,我們投資指數型基金的報酬率簡單來說就是市場報酬率減掉所需的費用,因此費用越高,我們可以得到的就會越低。即使只差2%,因為複利效應,在40年後有可能得到的結果會差到一倍以上,這樣大家還認為費用不重要嗎?

因此作者強調要找不需佣金(手續費),且內扣費用較低的基金。

金律八 對市場保持謙卑

作者認為市場無法預測,即使碰巧猜對了這次的進場或退場時機,也無法保證下一次是否正確。丟銅板一樣,一定有人可以一直丟到正面或是反面,運氣是很大一個重點。

而歷史上真正大漲的日子可能只有幾天,若因為頻繁進出場,而錯過那幾天的報酬,那麼因為複利的關係,總報酬率就會差很多。

因此作者提到要確保在進出場切換的瞬間還待在市場的方法,就是不間斷投資。

金律九 用指數型基金投資

作者前面鋪陳了許久,最後終於提到了使用指數型基金來投資,在《賺錢,也賺幸福》中,作者也提到使用指數型基金來進行投資。

那麼要選擇什麼樣的指數型基金呢?

作者提到要選擇「整體股市」的指數型基金,像是羅素3000指數或是威爾夏5000指數。

因為某些指數策略受歡迎,像是標普500指數,即使只是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可能股價至少會上漲個5%,有機會增加交易成本。

其次是小型股有時能帶來比大型股高的報酬(但風險也較大型股高),因此使用全市場指數,便不用擔心錯過小型股報酬。(標普500指數內大多為大型股)

金律十 避開投資人的盲點

最後作者提到投資人的盲點,讓我們盡量避免在投資過程中有以下情形。

像是對投資的過度自信(認為自己選定的投資一定會賺錢),從眾效應以及掌控的錯覺(認為自己能夠掌控市場走勢)。

作者提到許多人在投資上犯最大的錯誤,就是試著掌控進出市場的時機,或者根據近期的優良績效來挑選共同基金。

除此之外,迴避損失的心態也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抉擇。(像是買了股票後股票價格下跌,但一直希望它漲回原本的價格而沒有即時賣出止損,直到它變成雞蛋水餃股。)

最後說到心理陷阱,像是聽信明牌,或因為投資績效好而忽略了成本。作者提到的許多盲點其實不只限於投資,而是人類在面對金錢時有可能會有的反應。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也可參考《金錢心理學》

總結

最後作者將《漫步華爾街》出版第一年(1973年)到現在投資指數化基金的績效列出,績效十分亮眼,他也再一次肯定,希望廣大的投資人來選用低費用的指數化基金。

雖然在台灣情形有些不同,但還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閱讀這本股市經典的濃縮版《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

如果喜歡我的心得分享的話,可以從下面連結來購買書籍,我可以得到一點小回饋,謝謝您。

博客來:《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

金石堂:《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

Momo購物:《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