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心得分享]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大家好,我是Kelly,這次想跟大家介紹賴佩霞女士所寫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居住在社會中的我們基本上每天都需要「與人說話」、「與人溝通」,但是就跟投資理財一樣,雖然是我們人生一定會面臨到的課題,學校卻幾乎沒有教導,都需要我們在面臨難題時,才在想辦法一一化解。

若學校未教導,除非有刻意去學習過相關課程,那麼我們與人溝通的模式基本上都與我們的原生家庭相差不遠。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理想的溝通模式,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往往就是由「溝通不良」開始。

而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推廣的「非暴力溝通法」,與人順利的溝通,並找回平靜的自我。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吧!

前言

作者一開始提到了一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一些語句,通常是我們未經大腦思考便說出的話語,像是:

「我早就跟你說了……」

「說過多少遍了……」

「怎麼又來了……」

這些話語不只直接指責別人,也會引起對方的防衛心態,這類話語被馬歇爾博士稱為「豺狼式語言」。

即使爭端真的是因對方而起,但也與我們的回應方式有關。

我想有寫日記習慣,或是習慣在睡前回想自己一天行為的人,多少會有因為回想起當天的失言,並努力思考如果改成另外的說法,那麼對話可能會更加圓滿。也會有因為在現場對方反應十分激烈,當下立刻後悔剛剛說出去的話的時候。

但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除非對方聽力比較不好,不然往往無法收回。而如果對方難以改變,那麼我想就是願意改變的我們站出來的時候了。

與他人溝通或談話,是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的課題,與其總是因為失言而感到懊悔,不如從現在開始鼓起勇氣改變自己,若真心想要改變,我相信周遭環境也會聯合起來一起幫助我們的。

下面作者以六堂課程帶我們進入馬歇爾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世界,希望看完這本書後也能幫助各位改變,並找回那平靜的自我。

第一堂:溝通

命運,其實是嘴巴說出來的結果。

這句話仔細一想其實並不誇張,因為我們會吸引什麼樣的人取決於我們說出來的話,而與什麼樣的人相處、遇到什麼樣的人便會決定我們的命運。就是《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也有提到過的吸引力法則。作者則是舉出他曾翻譯過的書籍《失落的幸福經典》:「無形的力量一直在為人工作,但是在『幕後操縱』的人卻是自己,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透過話語的震動力量,人說出什麼,就會吸引什麼。不停談論疾病的人,就會吸引疾病上身。」

所以我們不能小看我們平時所說的一字一句,若我們一直抱怨,那就會吸引一群喜歡自怨自艾的人,開始一場「誰能比我慘」的對話。除非是工作需要,否則一般人應該不會喜歡與一直抱怨的人在一起。

非暴力語言就像長頸鹿一樣,有更高更廣的視野及高度,還有一顆強大的心,願意聆聽與包容;而暴力語言則像豺狼,領域性、控制欲及攻擊性強,習慣自我防衛,凡事總要爭個輸贏。

我們的大腦其實不喜歡複雜的事情,因此常常喜歡找捷徑走。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到的大多屬於豺狼式語言,像是命令式語句,因為那是我們要達到目的最快的方式。

但暫且不論與我們萍水相逢的路人,若我們也使用這樣的語言對待我們親密的家人,那想必只會讓關係越來越糟糕。

那麼要如何才能開始使用長頸鹿語言(非暴力式語言)?作者接著就會以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為順序帶我們入門非暴力溝通之中。

第二堂:觀察

非暴力溝通第一步:放下心中成見,平靜觀察事實。

所謂旁觀者清,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便是觀察。觀察那些引起我們情緒反應的事實與事件,然後據實以報。簡單來說就是敘事、陳述事實,不帶評論的把自己看到的事情說出來,就像監視錄影機一樣,把發生的經過如實地描述一遍。

因為就像第三者在旁邊看一樣,所以「不帶情緒」的說出事實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但人在氣頭上很容易就因為情緒驅使,而說出或做出一些傻事,也就是所謂的「杏仁核綁架」,因此作者說一旦發現自己有了負面的情緒,就要放慢自己的步調,勿衝動行事。

《內在原力》這本書中也有提到「杏仁核綁架」,人在接受到刺激的時候,第一個走向的不是理性的系統,而是掌管我們情緒的邊緣系統,杏仁核就是其中一員。而「杏仁核綁架」我們大腦的時間大約是六秒鐘,這時《內在原力》作者艾力克建議我們先閉氣一段時間,這時因為身體會以生存為優先,所以不會再被眼前的事物所分心,而是以生存本能為第一要務,我認為這個方法很實用,應該可以搭配使用,推薦給各位。

第三堂:感受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感受都模糊不清,又如何能真正了解別人的感受?

在上述客觀的觀察事實後,接著就是感受為什麼這件事會引起我那麼大的反應。

光是在憤怒這件事上就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像是:感受到不尊重、或是感到沮喪或擔心。這些都是可能造成同一種反應的原因,這個步驟就是要去剖析我們心裡的感受。

但前面也有說到,我們生活中常接觸到暴力式溝通的原因,有一部份就是因為這樣的溝通「有效率」、「夠快速」。因此從小到大對這些話應該不陌生:「不要想太多」、「不要問東問西」、「這樣做就對了」。這些話語往往要我們收起自己的好奇心,並隱藏自己的感受。

若在童年時期便習慣隱藏感受,那麼長大了想要說出自身的感受又會更加困難。尤其成人之間甚少討論感受這件事,不願談論感受,有可能是因為感受涉及接露人性脆弱的一面。

但我們可以先從探討自身感受開始,因為了解自己的感受也是開啟同理心的第一步

第四堂:需要

發現內心渴望,找到滿足點。

在上一段了解了自己的「感受」後,我們便可藉由這個發現自己的「需要」。

作者說到理解自己的「需要」有兩大好處:

首先,我們會活得更有自信,對自己更滿意。

其次,我們會更容易理解別人的需要,也更有能力幫助別人滿足他的需要。

這與上一段的感受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強調了開始了解自己是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一步。

盧森堡博士:「對別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

我們往往將自己的憤怒歸咎於對方的行為,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但作者在這邊有強調所謂的「需要」,是自己能滿足自己的,而不是需要看別人臉色,求別人幫忙的「需要」。

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通常困住我們的往往是鑽牛角尖的自己,而要走出那困境也是需要靠我們自己。當然可以向他人做諮詢,但是最後所做的決定還是在我們手上,我們必須拿回屬於我們自己的掌控權,才有心力幫助他人。

第五堂:請求

在非暴力溝通看來,這種一旦對方不答應就表現出生氣、挫折、沮喪、逼迫,任何試圖給對方壓力的狀況,都算是「要求」,不是「請求」。

了解了自己的需要後,非暴力溝通的最後一步便是「請求」。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其實是「要求」而非「請求」。

請求是要能夠讓對方有選擇拒絕的權利,有能夠思考的空間。而要求往往是對方表現出拒絕或是不情願的表情,就會擺臉色給對方,讓對方最後不得不答應。

但前面也有提到,我們的需要是要自己能滿足自己的,我自己理解是這邊的「請求」是能夠讓我們自己更快或是更有利於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的,因此對方可以拒絕,或是對方也可以針對他的需要提出請求,雙方以合作的方式達成目標,使結果更加圓滿。

人是群居動物,在幫助別人時往往能感受到比工作賺錢更大的滿足感,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有那麼多暖心的志工團隊,只要生活有餘力,我相信多數人是願意幫助一位遇到困難的人的。所以可以不用害怕提出「請求」,若是明確、正向又具體的請求,相信多數人是不會拒絕的。

第六堂:同理心

同理,為語言注入溫暖。

最後作者提到了同理心,因為同理心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同理自己後也可以同理他人。同理心不足,會聽不出對方真正的需要。

在談到溝通的書籍中常常提到,讓我們做傾聽者,有時對方可能需要的只是我們的陪伴,不需要我們幫他出主意,這時默默地聽對方發洩就可以了。

但現實總是我們會忍不住去插嘴,告訴對方怎麼做才會最好,但有時對方在理智上已經知道這樣做比較好,但是在感性上可能有一股怨氣需要發洩,所以需要有人默默陪伴聽他發洩。若這時一直有人說怎麼做才是最好,那豈不是只會越講越氣?

這就是同理心重要的地方,在開口勸說對方之前,先確認對方真正需要的。那要怎麼知道對方需要什麼?那就要先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藉由同理心或是換位思考來了解對方。

小結

我在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真的深受啟發,看完後就決定想寫一篇整理兼讀後感。但是在寫的過程中,不知為何一直有種卡卡的感覺。

然後我發現應該是我理性上十分認同這個溝通法,但是因為我生長的環境大多是充斥著豺狼式溝通(快速、有效率),所以感性上還不太適應,所以在寫的過程總有一種卡稿的感覺。

在非暴力溝通上我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目前有的就是理論知識,但要將他加以實踐才算是真的理解。作者在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例子,相信大家看到那些例子,也會不自覺的心有戚戚焉。

希望能因為我的讀後感,推廣更多讀者這本書,我相信如果越來越多人了解非暴力溝通,那麼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會跟著降低。

如果這個心得分享對你有幫助,讓你產生興趣的人可以幫我點以下連結購買哦,藉由這個連結購買我也可以得到一些小回饋,謝謝您。

博客來:《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金石堂: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momo購物: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